1、心理学和接受美学都认为,阅读活动可看成是作者与读者双向交流的心灵对话,是阅读主体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的一次精神探险,因而当阅读主体面对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其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就如“电击”一般被唤醒、被激活了。当然,一个人面对一本书,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走来而产生灵魂上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或者说一个新的“自我”从“旧我”的躯壳里诞生的情形,一生中难得一遇。
下列句中的“自我”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
B.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
C.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走来
D.一个新的“自我”从“旧我”的躯壳里诞生
【答案】A。BCD三项的“自我”指的是高于“旧我”或是高于“旧我”又完全不同于“旧我”的“自我”。而A的两个“自我”指的都是阅读主体意图追寻的“自我”,不同于其他三项的“自我”。
2、目前,虽然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超过30万种,出版业产值年增幅也都在10%以上,但国民阅读率的增速却没有同步跟上,有近一半的国民一年读书不到一本。偏低的国民阅读率不但是中国从“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的一大隐患,而且从根本上阻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在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读书偏少的民族必然居于劣势。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
A.现今,国民阅读率问题已阻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B.相对出版业发展速度,我国民众阅读率增速严重滞后
C.偏低的国民阅读率是阻碍中国出版业发展的最大隐患
D.国民阅读率问题关系出版业的长足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答案】D。文段就目前出版业发展与国民阅读增长严重不一致问题展开论述,指出现今我国国民阅读率低,并重点强调了这将严重影响我国从“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故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国民阅读率的重要性问题。
3、上世纪50年代,计算机英俄翻译试验的首次成功拉开了机器翻译研究的序幕,随后机译研究出现热潮。但由于当时人们忽略了自然语言和翻译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机器自身的局限性.机译系统的翻译质量很差,还闹出了不少笑话。1964年,为了对机译的研究进展作出评价,美国科学院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综合调查分析和测试,最后公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否定了机译研究的可行性,并建议停止对机译项目的资金支持。这份报告的公开发表给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机译研究当头一棒,各国的相关研究陷入了近乎停滞的僵局。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机器翻译的研究在早期并非一帆风顺
B.英语和俄语的相似性更适合于机器翻译
C.自然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转换的难度极大
D.自然语言的复杂性是机器翻译的主要障碍
【答案】A。文段第一句说机译研究,第二句,由转折关联词“但是”引导,说明机译由于各种限制,其自身存在问题,第三句,美国科学院公布了一份报告,否认了全面否定了机译研究的可行性,文段的最后一句话,说这份报告的发表沉重打击了机译研究,各国的相关研究都陷入了僵局。由此可知,整个文段的重点就是在讲述机译研究历尽坎坷,陷入困境。A选项即为本文重点的同义替换。
4、老年人在连结人类代际、维系文明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为社会的长期稳定、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由于科技发展与进步,老年人越来越被视为与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脱节。但是,大量证据表明,如果将老龄化视为经济发展的机遇,全球范围内不断增长的老年人数量完全可能成为现代社会的福音,而不是负担。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着重介绍的是( )。
A.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的措施
B.老年人可能成为现代社会福音的理由
C.老年人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D.应对全球范围内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建议
【答案】B。文段首先指出老年人在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接着说明老年人在现代社会面临的威胁,最后用“但是”作转折说明老年人可能成为现代社会的福音,而不是负担。C项在文段中已有涉及.可首先排除。A、D项与文段联系不够紧密,跳跃性较大,排除。而B项紧承文段未句,衔接恰当。
5、“石”的虚用,正在其对“意”(神)的激发。析而言之,包括对情的激发和对理的挖掘两个层面的统一。第一层面是指“石”所引发的审美感受,表现为主观感情的流露。第二层面是指“石”蕴含的审美意蕴的阐发,表现为审美感受的深化和审美联想的拓展。正是这两个层面焕发情神的虚用,才促成了意由景生、象外生境的虚境形成。
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是( )。
A.主观感情的流露是“石”所引发的审美感受的表现
B.“石”在意境营造中的虚用——美感生发
C.“石”蕴含的审美意蕴的阐发表现为审美感受的深化和审美联想的拓展
D.由“石”的形式而生发出审美感受,是意境生成的必须条件,也是游赏者必然的感觉反应
【答案】B。AC两项分别是“两个层面”中的一个方面,故表述不全面。D项本段文字并未谈及。只有B项是对本段文字概括、全面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