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2021.6.23)
1.张老师张贴“团结友爱、勤奋学习”主题黑板报,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C.情感陶冶 D.实际锻炼
2.青春期的维维关注社会现象并作评论,参加社会活动,探索未来道路,此阶段维维的心理发展具有( )。
A.社会性 B.职业性C.闭锁性 D.动荡性
3.小明因打架被老师批评后,觉得丢脸,将板凳踢倒,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属于( )。
A.投射 B.压抑C.移置 D.退化
4.乐乐想参加创业比赛,又担心比赛占用他时间,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
A.趋避冲突 B.双避冲突C.双趋冲突 D.多重趋避冲动
5.跑1500米,前匀速,中间追逐跑,保持前几位,最后提速冲刺。这种解决问题途径和策略是( )。
A.逆行思维 B.尝试错误C.爬山法 D.手段—目的分析
答案及解析:
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德育方法包括:说服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自我修养法。其中,教师利用教育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称作情感陶冶法,结合题干教师张贴标语属于利用教育环境熏陶学生,促进其品德形成。故本题选C。
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心理发展阶段性特点。在人的一生中,个体心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结合题干青春期是人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包括少年与青年期,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其心理发展特点为: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等。青年初期相当于高中阶段,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其心理发展特点为:智力水平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等。结合以上表述与题干对应,维维关注社会事件,探索未来,参加社会活动,呈现维维与成人接近的社会性特点,故本题选A。
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防御机制。置换又称转移,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直接表现时,就转移到其他较安全或易被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结合题干,小明将不快情绪发泄到板凳上,属置换。故本题选C。
4.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行动过程的心理冲突。C选项,双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B选项,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D选项,双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两个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A选项,趋避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结合题干表述,“乐乐”想创业与担心比赛占用其时间两方面之间存在取舍矛盾,属于趋避冲突。故本题选A。
5.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手段目的分析法。所谓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而最终达到总目标。结合题干,为了完成1500米的目标,将总目标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分别解决,虽然有迂回现象(中间可能被反超),但最终达到了总目标,符合手段目的分析法概念。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