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集体教学的利与弊,正确看待幼儿园集体教学的独特功能,恰当处理与一日生活和游戏的关系,是提高集体教学质量的前提。《指南》相对具体可操作的特点对解决我国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但也容易产生一些误区,需要引起注意。设计和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恰当地运用《指南》将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这里所谓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作为和“一日生活活动”和活动区活动”相配合、共同构成幼儿园生活的一类活动。具体指的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班级所有幼儿都参加的教育活动。包括教师预成的和生成的教育活动,单独的一节“课”和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系列活动,全班一起进行的和分小组同时进行的教育活动。
(一)集体教学的利与弊
一般而言,由于集体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班级所有幼儿都参加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从理论上看它可以具有以下优越性。
1.高效、经济、公平
对一些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由一位教师同时组织指导三十位左右的幼儿进行学习,可以节省教育成本,提高效益。同时,由于集体教学往往是为全体幼儿提供同样的学习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有利于他们接受公平的教育。
2.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引领性强
尽管幼儿学习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日常生活、游戏中的自发学习也是重要的学习,也能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促进发展。但由于集体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更强,因此更容易发挥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引导发展”的功能。
3.系统性强
集体教学的内容和顺序一般是教师根据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及教育教学大纲而精心安排的,因此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既有利于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也有利于获得相对系统的经验。
4.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集体感
围绕同一内容展开的集体教学,有利于师生和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分享经验,使同伴之间的差异成为一种资源,大家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团体生活的乐趣,增进集体感。
然而,上述集体教学的优越性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并非必然。这些优越性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例如:
集体教学经济、高效的优势只有在教学内容能唤起全班幼儿的学习兴趣、能衔接他们的已有经验时才可能发挥,它的公平性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时才能真正体现;
集体教学的引领性功能、系统性特点只有在教师充分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规律,了解所教内容的逻辑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恰当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时才能实现;
它促进交互学习、培养团体意识的可能性也只有在教师避免“一言堂”,为同伴之间提供较多交流、合作、分享的机会时才能变为现实。
大量实践证明,如果集体教学所需要的前提条件不能得到满足,那它的优势不仅难以显示,还极有可能产生一系列弊端。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由于集体教学往往是由教师主导的,而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确定目标的依据往往是“标准的教学大纲”“标准的年龄特征”以及自身以往经验,这或许能够保证幼儿的基本学习,能够照顾到幼儿的“平均”水平,但幼儿是“非标准化”的、活生生的,是带着各自不同的兴趣、经验和理解水平走进教育场景中的。按照统一的大纲、统一的要求组织教学,难免会与幼儿的需求不完全吻合,导致机械、被动地学习,使其主体性难以发挥,个体差异难以受到关注,发展需要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二)我国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问题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教师们对如何提高集体教学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与经验。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集体教学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不足仍然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根据2012年全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会上大家的反映,当前我国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集体教学的功能定位不准确,与日常生活和游戏的关系和联系不清楚。
2.各领域的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核心价值难以体现。
3.幼儿在各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学习特点与实际发展水平把握不准,教学目标或高或低,比较空泛,而且重知识技能类目标,轻情感态度类目标。
4.教学内容的“含金量”不大,难易程度不适当;“含金量”较大的内容其教育价值也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掘。
5.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启发引导”不足,“灌输控制”有余,幼儿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6.教学方法单一,与幼儿学习特点不符,或者虽花样翻新,但华而不实,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等等。
这些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有些属于较为“具体”或“技术”(即方法、策略等)层面的问题,也有的属于“观念”即“认识”问题。但其中,准确定位幼儿园集体教学的功能,处理好它与日常生活和游戏的关系显然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