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题目要求,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活动组织出一堂环节完整、逻辑清晰的课堂(片段)。在拿到备课纸备课时,很多考生都能快速的提取出一堂课的知识点,但是在试讲时那就真的是讲的纯“干货”,所谓的“干货”就是考生们自己提取出来的本课的知识点,不管轻重缓急和学生的理解力直接一股脑儿将知识都讲授给学生。那么学生真的能听懂吗?考官会接受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现今新课标提倡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在讲授知识时不能一味的灌输,而应该体现引导性,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需要由浅入深,那么如何做到在试讲的过程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的领悟呢?其实这并不难做到,事分轻重缓急,上课的内容也是应该由浅入深、由简到难,下面将具体说一说可以怎么做!
首先,最常用的就是“谈话法”也就是师问生答,运用好这个方法能使整个课堂活起来!最开始我们需要设计好合适的问题,比如“红黄蓝是三原色吗?”这个问题,是不是很尴尬!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效的问题,没有启发性。那么“三原色是什么?请同学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合适吗?肯定也不那么合适的,因为三原色就是红黄蓝,再怎么讨论也不会变成其他的颜色。那么把问题改成“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三原色是哪几种颜色?”这样是不是更加合理呢!所以在运用“谈话法”时,一定要切记问题的合理性,并且可以设置一堂课中较简单的问题用“谈话法”。那么当我们提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是不是就开始互动啦!注意在提问时,眼神和手势都是指向统一的方位,并且用语言表达“这位同学,请你回答一下,三原色是哪几种颜色?”并且注意,教师提问,学生肯定要回答,那怎么体现学生的回答呢?再扮演学生吗?当然不是,而是用一种转述的语言来表达学生的回答,“这位同学你说,是红黄蓝。”在我们的真实的课堂中是不是还会有对学生进行一个及时有效的评价,那么我们一样要还原课堂,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点评,那么整个连贯起来就是:“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三原色是哪几种颜色,请举手最端正的这位同学你来说,他说红、黄、蓝。没错,你回答的非常准确。”在一堂课的所有问答的环节都需要这样,把课堂的情景流程进行还原演绎。
那么一堂课全部运用“谈话法”合适吗?相信大家也会觉得未免太单一乏味啦!那么我们就能运用第二种方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自己讨论探索知识,那老师做什么呢?当然是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告诉他们可以探索的方向。那么什么样的问题适合运用“小组讨论法”,就像我们刚才举例的,如概念这类的已有明确答案的就不合适,过于简单的问题合适吗?也不合适。那我们一篇题本的重点知识就可以放到这里来进行小组讨论,比如《溪山行旅图》这课,重点就是了解《溪山行旅图》的作品特点,那么在设置小组讨论时,教师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他们可能会无从下手。我们可以用一些引导性的词语,让学生可以从用笔、用墨、构图等角度进行欣赏、讨论、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来说“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从这幅画的用笔、用墨、构图等方面进行讨论《溪山行旅图》的绘画特点,时间为5分钟”,这里我们不仅明确了怎么分组,还告诉了学生可以从哪几块来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讨论时间。这样课堂就不会因为老师的不明确而变得混乱,比如大家随意走动的进行分组等情况。
如果能掌握以上两点,一堂课基本上已经活跃起来啦!最后再奉送给大家一个营造情景超级互动的利器,就是“游戏或者情景”的设置,那么如何设置合理的游戏呢?有的考生说,老师我想不到,这里给大家推荐三种较容易普及的互动游戏:第一,小学课堂中基本都能用的“接火车”,设置一个较简单的问题,运用“接火车”的方式,让学生轮流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集中点评。比如,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卡通形象?这样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是情景的营造,小、初、高都能运用,如学校的艺术节马上要开始啦,同学们都来为艺术节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设计制作一幅作品丰富我们的展览。第三,就是设置合适的奖项,这也是小、初、高都能运用的,比如“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小小评论家”“鉴赏之王”等等。在运用这些游戏和情景时,需要注意根据考试学段设置合适的游戏或者情景。
那么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在一堂试讲中,首先我们需要先把握住教案的目标及重难点,上课的时候注意知识的呈现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再来将这些教学方法恰当的运用到课堂中。以上这些干货,不仅是在面试上能展现自己的风采,在以后的一线教学中也一样可以运用,会大受学生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