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概述】:
6月29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账号发布了一则新闻:“大学生花钱雇人替上课,加一个聊天群,只需告诉时间、性别,支付25元一节课,就有人替你去上课,这样的事情正在一些大学悄然上演。替课,替体检、替就寝,“替”生意已成完整产业链!有时一节课上替课者能达10%,同学司空见惯,老师也置若罔闻。”
【模拟题】:
大学生花钱雇人替上课,同学司空见惯,老师也置若罔闻。“替课”生意已成产业链,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大学本该用来提高竞争力的场所,却成为了“替课”生意的“大本营”,更让人揪心的是同学的司空见惯和老师的置若罔闻,“替课”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在我看来,“替课”生意的产业链不是一天形成的,我们应多方面地寻找原因:
一方面,产业链的一端是大学生,另一端是“替课族”,“替课”映射出来的是这两类人群的道德和诚信缺失;
另一方面,在谴责这两类人群的同时,我们也要想到“替课”背后的一些问题:
,多数大学生都是在外求学,回家心切,而学校管理方面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略显僵硬;
第二,一些大学课程的死板也是学生选择不上课而找“替课”的原因。
第三,在“替课”产业发展初始,校方缺少控制,一些老师面对“替课者”也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一些舆论对“替课”产业链的反响似乎都在谴责学生的无知和“替课族”的无良,其实,应该以此为契机,多管齐下的进行一些改革,消除“替课”产业链。
首先,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和诚信方面的教育。
其次,学校的管理不应该是僵硬的,而应该是更加灵活,更加人性化的。
第三,大学课堂的授课方式需要改革,教师的授课内容应该更加符合现在的大学生思维,学习不等于死记硬背的。
后,大学生也应该进行反思,大学的学习是给自己今后在社会生存、立足增加筹码,应该给自身以正确的定位并且赋予目标,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不碌碌无为,不虚度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