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难道在一个“特供”横行的社会现实下,舆论质疑的食品安全问题,果真就如所描述的那样“虚无缥缈”?
18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举行的食品安全年会上,来自政府、协会以及企业界等代表就维护食品安全的地位、形象等进行深入研讨。有认为“当前,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不少是外界误读了,其实不合格的食品并非就是不安全的”。(7月19日《京华时报》)
在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下举行的食品安全年会,不知与会的各界代表心情是否有点凝重?不管怎么说,食品安全问题正面临一个多事之秋。当然,可以想象,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举行的食品安全年会,虽然是以“食品安全”为主题,但也不同于食品监管专业部门的服务宗旨。有关维护食品安全“地位”的深入研讨,也必然是围绕着企业“形象”的——因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是以推动连锁经营在中国的发展为己任,以会员服务为核心,代表行业利益,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以提供各项促进企业发展为服务内容的。
关于这一点,与会的相关倒是心领神会,提出的意见也“有的放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何计国表示,一般所说的不合格食品包括产品等级标准不合格、非安全指标不合格、限量成分超标、含有违禁成分等。如非安全指标不合格包括标签、标示不合格,含量不合格等,但是这些并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不知如何去理解何教授的这段言辞?客观地说,尽管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但毕竟没有发生因食用不合格食品而“三步倒”“五步倒”的案例。但反过来说,假如不合格的食品与食品安全无关,那么,这些检验指标有什么作用呢?
对此,疑惑归疑惑,但此言确实起到了“代表行业利益,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的作用。道理很简单,如果不是站在企业的立场上而是消费者立场上,就不应该把当前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硬说成是“产品等级标准不合格”。难道消费者连产品等级和安全指标都搞不清楚?有没有听说过有人因“南京”烟抽不出“九五至尊”的味道维权的?倒是消费者从“结石宝宝”身上认识了“三聚氰胺”这种化学元素。作为食品安全,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的严峻形势下,不仅没有利用这次食品安全年会的机会向有关行业敲响警钟,反而找借口淡化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这算是在安慰消费者,还是在给相关行业应对舆论质疑“建言献策”?
就算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存在“井绳”效应,或许会混淆了“产品等级”和“安全指标”的区别。但是,何教授的另一个论点,却认为即使发现了安全指标问题,也缺乏“人群流行病学证据”,他觉得“很遗憾,我们基本上没有几个物质有人类试验证据支持,大多数我们不能说是人类致癌物,顶多泛泛地说它是致癌物”。这下可好,何教授把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不争事实,归结为消费者混淆了“产品等级”和“安全指标”的虚无中,推向即使发现了有害物质也缺乏“人群流行病学证据”的飘渺里。那么,所谓的食品安全问题,就貌似一场虚惊。如此,还有什么必要,或者说手段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倒是给相关行业开辟了一条在食品安全问题层层迷雾中突围的捷径。
把当前屡屡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说得如此轻描淡写,不仅是利益驱使下的见风使舵,更是不惜损害公众利益讨好利益集团的见利忘义。难道在一个“特供”横行的社会现实下,舆论质疑的食品安全问题,果真就如所描述的那样“虚无缥缈”?
推荐阅读:2013年福建省农信社面试历年考题1
2013年福建省农信社面试历年考题2
2013年福建省农信社面试历年考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