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敏女士开了家爱心粥铺,每天早晨请环卫工流浪者免费喝粥,4点她就半起床开始熬粥。她说自己在食品店上班,丈夫在外打工,早上会有一些好心人来帮忙:只要大家需要,就会一直办下去!
敏今年37岁,她说:“看到环卫工人特别辛苦,起得早,他们吃不好,我想给他们提供一份温暖的早餐,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我在一家食品店上班,正好利用早上这个时间来熬粥,一般都是四点半起床,到粥店熬粥。早上有一些爱心人士来帮忙,我想长期坚持下去,只要换位工人需要帮助,我就一直做下去。”
据了解,敏在食品店上班,月收入千元,她的丈夫在外地打工。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李女士的行为是令人钦佩的,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上这么有爱心的人士真的不多。但李女士自己收入不过千元,也许李女士先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来再来帮助环卫工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模拟题目】
敏月薪仅1000元,却坚持做爱心粥。对此,你怎么看?
【试题解析】
对于这道题,很多考生的切入点都是敏的品质,比如助人为乐、大爱、坚持等等。这样分析并没有错,但是在考场上都这样分析,就会千人一面,答案相似。相似的答案,当然带来相近的分数。
那么,如何脱颖而出呢?这就要求我们推陈出新,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把每个角度思考得更深入,凸显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凸显出素质。
敏的行为是一种慈善行为,加上敏本人的收入也不高,所以可以看成收入较低群众自发的慈善行为。为什么这部分人能够做慈善?因为她们最贴近弱势群体,最能体会到弱势群体生活的艰辛,这激发了她们朴素的道德感,和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品质一脉相承。这是第一个点。
接下来再想,收入较高的那部分人群为啥少有慈善的报道的呢?对比美国企业家做慈善的情况,就会发现,中国企业家慈善行为还远远不足,不能够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当然这和企业家对金钱的态度有关,更和慈善体系的不够完善有关。这是第二点。
再接着想,对于弱势群体的关心,是民众应该挑起主要责任吗?主要责任方应该在政府。虽然我们政府在这方面,已经作出很多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是依旧有负面的新闻见诸于报端,比如环卫工苛刻不合理的绩效,比如克扣环卫工人的工资等等。这是第三点。
把所有的这些点综合起来就会发现,这是整个社会对于金钱观念的问题,对弱势群体观念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社会中,关爱、友善的关系逐步在变淡,而逐利的趋势愈加增强。这迫切呼唤一个更佳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有效社会帮扶制度。
【参考答案】
看惯了明星、企业家诈捐、借着捐款博出位等真真假假的报道,敏的事迹朴实却更让我们深深感动,让我们忽然明白了慈善并不需要多少钱,而是需要一颗心。敏属于收入较低的阶层,她都能够坚持慈善,更折射出企业家阶层在慈善业中投入的不足,整个社会在慈善中投入的不足。政府依然任重道远,但我们也不必丧失信心,而是应该清楚地看到,社会上有许多像敏一样默默付出的人,社会整体风气是正能量的,随着改革的推进,社会环境会变得对弱势群体倾注更多关怀,更加人性化。
敏用行动树立了榜样,是对弱势群体实实在在的关心,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宏扬。这种民间自发的慈善行为可以调节社会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敏的行为有着深刻的原因,敏成长于低收入家庭,对于弱势群体的辛苦生活更能够感同身受,有着非常朴素的价值观、金钱观,自身的价值并不定位于金钱。
反观富裕阶层、企业家人群,对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富裕阶层、企业家在慈善上的参与度较低。一方面部分人看重金钱、利益大于社会责任,迅速积累的财富使的他们充分体会到金钱的价值,一方面是我国目前慈善体制仍不够完善,无法获得企业家充分的信赖。这种低参与度反过来制约了慈善业的发展,使得最有能力做慈善的人不愿意做,留下最需要慈善的人相濡以沫。
救贫扶弱,政府应担负起主体责任。我们政府其实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广阔的保障网。但是我国毕竟仍旧是发展中国家,富裕程度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所以政府在慈善体制建设上、调动民间资本上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使的社会更文明、对弱势群体更加关注,我觉得可以多方努力:
一、媒体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但对敏等类似事迹广泛地宣传报道,还要持续地驳斥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宏扬友善、平等的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在富裕阶层中传播慈善为荣的风气。
二、政府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做慈善避税,做慈善可享受优惠政策等激励制度,激发起富裕群众的慈善热情。政府也要完善慈善相应的法律法规,适当放低慈善机构门槛,要求慈善机构透明化管理,增加对于慈善机构的监管力度,红十字会要带头做好示范。
三、政府对网络慈善,明星、企业家捐款中欺骗行为,严加打击并及时公布处置结果。
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1基金、众筹、照看福利院老人等多种方式参与慈善当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要包含慈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