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笔试试题

首页 > 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试题

2021福建教师资格证:科二模拟题12

福建教师资格证 | 2021-07-09 15:33

收藏

  1.某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旧知识的巩固,并积极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这位教师所遵循的学习理论主要是( )。

  A.认知结构学习论 B.建构主义学习论

  C.认知同化学习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学生在理解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重力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总结学习

  3.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寻求同学帮助 B.做笔记

  C.列提纲 D.设置目标

  4.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 )原则。

  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B.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5.对于气质,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无好坏之分 B.气质是可塑造的

  C.有好坏之分 D.秉性难移指的是气质

  6.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一题多解。这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

  A.集中思维 B.发散思维

  C.再现思维 D.抽象思维

  7.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 )。

  A.嗅觉的适应现象 B.味觉的适应现象

  C.感觉对比 D.感觉的相互作用

  8.学校利用板报、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育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

  A.隐性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学科课程

  9.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10.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继承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同化理论。同化理论:同化指新知识被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吸收,新旧观念发生相互作用,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并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奥苏贝尔认为,同化是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学生习得新知识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中的先备知识。本题强调“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符合认知同化理论。故本题选C。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分类。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其中,类属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这种学习比较简单,只需经过具体化过程即可完成。当新知识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并使其精确化时,便产生了相关类属学习。题干描述的是先学习“力”,再学习“重力”,“重力”属于“力”的一种,因此属于派生类属学习。故本题选A。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的分类。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又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又分为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其中,选项A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中的学业求助策略,选项B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选项C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组织策略。而选项D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故本题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中小学常见的德育原则有疏导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等。其中,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在贯彻该原则时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题干表述中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学生无可救药,那就是没有“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没有发现学生积极方面,违背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故本题选B。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主要受生理因素制约,因此气质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故本题选C。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类型。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题干中,“一题多解”是从一个问题想到多种答案,体现的是发散思维。故本题选B。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是嗅觉适应的表现。嗅觉适应表现为嗅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故本题选A。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分类。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题干中学校利用板报、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属于隐性课程。故本题选A。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简称“班级教学”。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故本题选A。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永恒性。教育的永恒性指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故本题选C。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